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道教禮斗科儀釋義 - 陳文洲 道長    首頁 > 綜合論述 > 道教儀式探討

陳文洲道長

現任台中縣霧峰鄉南聖宮主持、台中縣道教會理事、中國嗣漢道教協會第五屆經典科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一、禮斗的起源
 
朝真禮斗是中國道教獨一無二的科儀,但是,禮斗的起源是什麼呢?透過對古典文獻的梳理,吾人可以將禮斗的起源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先民星辰崇拜
       中國先民自古以來,對於天上的星辰,便有一種神秘的信仰。他們把周天星宿分成紫微、太微、天市三垣,以及二十八種重要的星宿,並透過他們的想像力,把這二十八種星宿,配合東、西、南、北四方位,青、白、紅、黑四色,以及龍、虎、鳥、龜蛇五種動物,成為現在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
        而在以北極星為主的紫微垣當中,北斗又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星宿組合。例如《史記.封禪書》就記錄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在建造的祠廟中,便包括了「日、月、南北斗」的星辰崇拜。[1]《史記.天官書》又說:「北斗七星……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2]而北斗七星的每一顆星辰,也有主管的職司。漢儒馬融便以當時流行的讖緯曆象之說注解《尚書》,認為:「
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謂熒惑也;第四曰煞土,謂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謂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謂歲星也;第七曰剽金,謂太白也。日、月、五星各異,故謂七政也。」[3]
        從上文可以看出,早在漢代,已把北斗七星與日、月、五行配合起來,對人類生活與社會活動緊密連結。因此,北斗成為先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既然先民對於北斗有一種崇拜的心態,這種行為便會反應在現實生活當中。例如六朝道經《上清金書玉字上經》引《太上神錄》所載:「秦時徐福,本凡人也,亦悟見(帝、尊)二星,乃不敢道,遂得增年,於是始信天下有仙,乃知學道耳。韓眾、司馬季主及中嶽真人孟子卓、張巨君,逮尹軌之徒,皆亦得見之者也。漢相國霍光,家有典衣奴子,名還車,粗知書,曾見光嚴具中有短卷書云:常以月三日、二十七日,使竊候北斗,數數為之,當有所見,見而拜,拜而請乞畢,勿傳,皆增年三百歲。於是還車密識,常試視之非一,忽見二星在斗上,光明非常,乃拜而還,還車遂得增年六百。此奴小有意而無大志,遂不學道,唯盈年於未死耳。」[4]
        在這段記載之中,吾人可以發現,徐福、韓眾、司馬季主乃至霍光等人,皆因瞻禮北斗九星(七現二隱)而招致益壽延年或修真成道的應驗。即使如霍光家奴「還車」,身無修道之志,亦因能瞻禮帝、尊二星而增延壽算。進而可以論證,在秦、漢兩代的「前道教」(pre-Taoism)或「原始道教」(originalTaoism)時期[5],先民已有針對北斗所形成的星辰崇拜。
 
        在漢代之後,《三國志》也記載了當時禳星禮斗的情形,試觀〈呂蒙傳〉所述:「會(呂)蒙疾發,(孫)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呂蒙)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6]在吳國大將呂蒙病危時,孫權前往探視,並命道士在星辰之下為呂蒙請求延壽。值得注意的是,孫權聘請替呂蒙祈求星斗的,不是佛教的出家眾,而是我們道教的道士。從這點看來,更可證明民間俗諺「佛無拜斗」的正確性。
        而晉朝時的《搜神記》,也記錄了一段南北斗替人民延壽的故事:管輅至平原,見顏超貌主夭亡。顏父乃求輅延命。輅曰:「子歸,覓清酒鹿脯一斤,卯日,刈麥地南大桑樹下,有二人圍位,次但酌酒置脯,飲盡更斟,以盡為度。若問汝,汝但拜之,勿言。必合有人救汝。」顏依言而往,果見二人圍碁,頻置脯,斟酒於前。其人貪戲,但飲酒食脯。不顧數巡,北邊坐者忽見顏在,叱曰:「何故在此?」顏惟拜之。南面坐者語曰:「適來飲他酒脯,寧無情乎?」北坐者曰:「文書已定。」南坐者曰:「借文書看之。」見超壽止可十九歲,乃取筆挑上語曰:「救汝至九十年活。」顏拜而回。管語顏曰:「大助子,且喜得增壽。北邊坐人是北斗,南邊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主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7]
        從這段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先民對於南北斗的崇拜,認為南斗注生、北斗主死。不過,在這個故事中,南北斗星君飲酒食肉,則與道教本身的教理脈絡不合。因此,當可視為民間對星辰信仰的具象化、擬人化。而基於先民對死亡的恐懼,以及生命的關懷這兩大焦點,道教繼承了歷代的星辰崇拜,進而發展出拜斗的科儀。
 
(二)道教經典記載
        除了中國先民的星辰崇拜之外,道教自從祖天師張道陵吸收、融合了先秦、漢代的道家、儒家、陰陽家、黃老道、方僊道,並創立第一個道教的教團-五斗米道之後,便開始繼承先民的星辰崇拜,並轉化為道教的禮斗科儀。
        在《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跟《太上說南斗六司延壽度人妙經》中,便記載了太上道祖與祖天師之間,有關朝真禮斗的對話:「老君昇玉局坐,授與天師北斗本命經訣,廣宣要法、普濟眾生。……我故示汝妙法,令度天民歸真知命,可以本命之日修齋設醮、啟祝北斗三官五帝九府四司。」[8]
        誠如《北斗經》所載,「北辰垂象而眾星拱之,為造化之樞機、作人神之主宰,宣威三界、統御萬靈,判人間善惡之期、司陰府是非之目,五行共稟、七政同科,有迴死注生之功、有消災度厄之力。」[9]舉凡「上至帝王、下及庶人,尊卑雖則殊途,命分俱無差別。」[10]因此,「不知身屬北斗、命由天府」[11]的凡夫俗子,「有災有患,不知解謝之門,莫曉歸依之路。」[12]太上道祖憐憫眾生,便在永壽元年正月七日傳授祖天師《北斗經》,又在同一年的正月十五日,傳授《南斗經》,讓世人了解「位處坎宮,名同月曜,降神於人,名之為魄,主司陰府、宰御水源」[13]的北斗,與「位處離宮,名同日曜,降神於人,名之為魂,主司陽官、宰御火帝」[14]的南斗。進而在遇到本命、三元、五臘、四時、八節、甲子、庚申等齋日,可以依科修奉,在道教的宮觀,或在家庭的清靜處,進行朝真禮斗、祈求增福延壽的科儀。
 
(三)通俗小說創造
        透過上面兩個方向,我們已經知道了先民的星辰信仰,以及道教本身的禮斗起源。然而,對於一般的民間信仰者而言,或許不知道《史記》跟《北斗經》,但一定聽過《三國演義》中的「孔明借東風」、「孔明拜七星燈」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的第49回〈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有以下的描寫:「於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諸葛)亮於臺上作法,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孔明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髮,來到壇前。」[15] 同書第103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也記載:「孔明曰:「吾素諳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如何。……我自於帳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姜維在帳外引四十九人守護,孔明自於帳中設香花祭物。地上分佈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命燈一盞。……日則計議軍機,夜則布罡踏斗。……孔明在帳中祈禳已及六夜,見主燈明亮,心中甚嘉。姜維入帳,正見孔明披髮仗劍,踏罡步斗,壓鎮將星。」[16]
        諸葛亮當然不是道士,但是,在《三國演義》這一本小說中,他被描寫成會用道教科儀「步罡踏斗」來「祈禳北斗」的神人。因此,民間透過對《三國演義》故事的閱讀,認識了道教的禮斗科儀。就連我們道教的《禳星斗府醮科》也受到影響,寫下「昔日武侯造斗燈」[17]之語,足見民間小說反過來影響道教經典的地方。
 
二、為何需要禮斗
 
(一)生命的關懷
        我們的本命元辰來自斗府,是透過五方五斗所授的先天炁而降世。正如《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記載:「人生下土,人係上天。人之生也,頂天履地,有陰有陽,各有五行正炁,各有五斗所管。本命元辰、十二相屬。且甲乙生人,東斗注生;丙丁生人,南斗注生;戊己生人,中斗注生;庚辛生人,西斗注生;壬癸生人,北斗注生。注生之時,各稟五行真炁,真炁混合,結秀成胎,受胎十月,周回十方。十方生炁,包羅元始。……受生之時,五斗星君、九天聖眾,注生注祿、注富注貧、注長注短、注吉注凶,皆由眾生自作自受。」[18]
        而《北斗經》也說:「或重病不痊、或邪妖剋害,連年困篤,累歲迍邅。塚訟徵呼、先亡復連,或上天譴責,或下鬼訴誣。若有此危厄,如何救解?急須投告北斗,醮謝真君。及轉真經,認本命真君,方獲安泰,以至康榮。更有深妙,不可盡述。」[19]
        至於《太上正一穹窿玉斗玄科》則在《北斗經》二十四解厄的基礎上,發展成「朝真禮斗」、「消災延壽」的記載:「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三災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四煞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五行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六害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七傷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八難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九星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夫妻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男女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產生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復連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疫癘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疾病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精邪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虎狼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蟲蛇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劫賊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枷棒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橫死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咒誓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天羅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地網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刀兵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水火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關煞厄;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一切厄。」[20]
        透過這三本斗科經典的記載,吾人可以發現,舉凡遇到跟生命相關的一切厄難,都可以延請正統的道教高功,啟建禮斗科儀,為善信禮拜本命元辰,祈求消除現實生活裡的一切厄難。
 
(二)功德的預修
        除了現實生活層面上,可能遭遇的種種災厄之外,道教徒對於死後的世界,來生的追尋,也極為著重。因此,《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曰:「若人本命之日,依此燒醮了足,別無少欠,即得現世安樂、出入通達,吉無不利,所願如心。自有本命星官常垂蔭祐,使保天年。過世之時,不失人身,得生富貴。文武星臨,財星祿星,五福照耀,身命胎宮,安樂長壽,不值惡緣。若有男女生身果薄,無力章醮。可以本命之日,請正一道士,或一或二、或三或五,或於宮觀,或就家庭,持誦《五斗金章寶經》。」[21]
        《北斗經》也說:「若本命之日,能修齋醮,善達天司,一時,於本命限期,開轉真經,廣陳供養,使三生常為男子身,富貴聰明,人中殊勝。」[22]
        至於明代高道周思得重修的《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庚集中卷〈登壇宗旨門.道法釋義品〉中的〈明九幽地獄〉更記載:「九幽者,乃北斗之所化也。東曰幽冥,南曰幽陰,西曰幽夜,北曰幽酆,東北曰幽都,東南曰幽治,西南曰幽關,西北曰幽府,中央曰幽獄。」[23] 九幽地獄既然是北斗所化,因此,為了避免死後淪落地獄之中。在世之日,就必須朝真禮斗,悔過行善,方能享福於世,並在死後不落地獄。
        透過持誦斗科所屬經典,我們不但可以朝禮自身的本命元辰,祈求保持現實生活的安居樂業。在羽化之後,即使功德不足以立刻位列仙班、待詔金闕,亦未能立即受到東宮慈父太乙救苦天尊的接引,前往東極妙嚴宮聞經聽法,也可以因為持誦斗經的功德,獲得來世的一切福報。足見我們道教,除了是我國唯一本土的宗教之外,更是對人的生、死都極為關注的正信宗教,值得推廣給所有的社會大眾。
 
三、禮斗事項概談
 
        我們已經知道「禮斗」這項科儀,是融合先民的星辰崇拜之後,才成為道教獨一無二的重要科儀。並明白了道教的禮斗科儀,是對於現實世界生命的關懷,也是對於來生功德的預修。以下,末道簡單概述與拜斗科儀相關的這些項目。
(一)施行人物(who)
正所謂「佛無拜斗」,拜斗是我國道教獨一無二的科儀。若要啟建禮斗科儀,應當聘請經過奏職授籙,具備正統道教神職人員身分的高功道長,方能進行依照各種斗科的記載,進行禮斗科儀。至於部分民間寺廟聘請佛教僧侶主持拜斗的科儀,或是在禮斗科儀時,由學習龍華、沙門等讚韵方式的誦經團頌唱《普門品》、《金剛經》等佛教經典,甚至是把《北斗經》中的北斗星君,改名為「南無北斗尊菩薩摩訶薩」,這些行為,固然是民間的習俗,但是,以宗教學、神學論而言,這種行為缺乏學理方面的依據。對於繳交「燈錢」、「斗金」的宮廟信徒來說,也較沒有保障。
(二)禮斗事由(why)
為了祈求個人、合家生活的安康,或是祈求宮廟、地區境內的平安;或者是慶祝神聖寶誕、宮觀慶成謝土,都可以依循道教經典記載,延聘正統道教傳承的高功道長,啟建禮斗科儀。
(三)啟建時間(when)
甲、欣逢宮觀堂廟奉祀之主神聖壽慶典之時。
乙、啟建宮廟慶成或定期齋醮時。
丙、每逢朔望(初一、十五),或每月初三、廿七日兩日,按期禮「月斗」。
丁、農曆九月初一日至初九日,因逢南、北星君下降,及圓明道姥天尊聖誕,因此常有「九皇斗」之稱。
以上是宮觀的集體禮斗。至於常民,則可以在三元、五臘、四時、八節、本命、甲子、庚申等日,
延請道長,為合家啟建斗科。
甲、三元: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乙、五臘:正月初一(天臘)、五月初五(地臘)、七月初七(道德臘)、十月初一(民歲臘)、
十二月臘日(王侯臘)。
丙、四時:四季吉日。
丁、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戊、本命:個人或戶長四柱八字中的「日柱」(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每年共有六日。
己、甲子:黃曆上的甲子日,每年共有六日。
庚、庚申:黃曆上的庚申日,每年共有六日。
(四)演法場所(where)
依據道經的記載,舉凡在宮觀堂廟的斗姥殿、元辰殿,或善信家中的清靜處所,都可以啟建道教的禮斗科儀。若宮觀沒有斗姥、元辰的專殿,亦可在大殿設立斗壇、星壇,依科修奉,為宮觀焚修弟子、善信合家人等,進行消災延壽的各種祈願。
(五)器具釋義(what)
在啟建禮斗科儀時,我們常會看到一個個的斗燈。這個斗燈當中擺放的器具,稱為斗器。這些斗器都具備本身的含義,末道說明如下:
甲、斗:以圓形的斗,代表宇宙。另外,在幽科、哀壇作為亡者魂魄暫時寄居地的斗,則以方形的米斗設置。
乙、米:代表周天列宿,一說指古法的星糧演變。
丙、傘:華蓋,蔭護斗主個人的本命元辰。
丁、劍:青龍七星劍,屬木,位東。依斗器大小,放置一口或兩口,單口稱七星劍,雙口稱雌雄劍。
戊、秤:白虎兩生秤,屬金,位西。
己、剪:朱雀朝儀剪,屬火,位南。
庚、尺:玄武大法尺,屬水,位北。
辛、鏡:放置正中,瑞光顯現,大降吉祥。
壬、斗籤:書寫斗主姓名、生辰、斗首、斗科起迄時間,安置於傘下,斗器正中。
癸、斗疏:書寫禮斗事由的〈禮斗本命疏〉,放置於斗器中。待科儀結束後,一併焚化,
呈繳大梵天宮或北斗九皇宮。
子、燈:代表本命元辰,放置於傘下、斗籤之前。在斗科期間,不可使斗主的元辰燈熄滅。
四、道教斗科簡述
在啟建禮斗科儀時,所奉誦的經典,會依各道派的傳承,而有所不同。末道在此舉出正一天師道、全真道,與融合正一、全真的禪和派三種斗科進行說明。
(一)斗科舉隅
 
甲、正一道:《五斗真經》、《星辰寶懺》、《五斗金章受生經》、《北斗本命延壽燈儀》、《北斗七元星燈儀》、《南斗燈儀》、《祝燈延壽科儀》、《文昌科儀》、《祿庫建章受生補運科儀》、《太上正一關煞制解玄科》、《太上正一大梵斗科》等。
乙、全真道:《清微禮斗科》、《斗姥法懺》、《禳星斗府醮科》等。
丙、禪和派:《太上正一穹窿玉斗玄科》。
末道與伊慧子王坤鈺(大美)道長所率領的太玄道觀道士團、霧峰南聖宮道經團全體道眾,皆具備正一道奏職授籙的神職人員身分,也曾受全真道的虛皇天尊初真十戒,更有禪和斗堂史貽輝老道長的傳承。因此,我們會隨著各種宮觀堂廟、場品及其需求的不同,而啟建相對應的斗科,為宮觀、善信祈求賜福延壽、合境平安。
(二)斗科要義與流程
由於拜斗是道教獨有一種為人消災解厄、祈福延壽之科儀,故被稱為「朝真禮斗」,各種道派應運而生的斗科,其要義即在於:拜斗即是朝拜自己的本命元辰,可使元辰光彩,祛災趨福,祈求平安。因此,這些斗科是對於現實生活的全面性觀照。
每一場斗科齋醮的時間未必相同,可從一個上午、一日、三日,到五日、七日、九日不等。至於基本上的流程,則可歸納為下表。
 
 
道教朝真禮斗科儀流程表
道聲子陳大洲授、門下玄德子李羅德製表
順序        科介              啟請對象                             功能說明
一           入壇          師真演教天尊          道眾啟請列代宗師後,排班入壇
二           步虛          香雲結篆天尊          化凡境成聖境
三           演淨          攝魔摒穢天尊          諸司曹官清淨壇場
四           請師          三清三寶天尊          啟請三清光臨法壇
五           禮聖              斗科列聖             啟請斗府高真臨壇
六           入意              主司神聖             言明禮斗用意,恭請神聖證盟功德
七           存神          圓明道姥天尊          高功存神、接神霄天罡炁,變神為斗姥
八           發燈          斗光洞照天尊          高功步罡、運訣,點燃各斗燈
九           再啟              會司神聖             重伸丹悃,再啟會司,曲垂照鑒
十           諷經              斗府高真             諷誦《五斗真經》、《五斗金章受生經》等
十一       禮懺              斗府高真             拜禮《星辰法懺》、《斗姥法懺》等
十二       言功              四值功曹             科儀將畢,仰勞賫捧禮斗總疏、各斗首文疏,上奏斗姥、九皇
十三       送聖              臨壇神聖             科儀圓滿,以《送神科儀》禮謝斗闕高真,並為宮觀主事者、合會信眾再度
                                                               祈求請福謝罪、消災延壽的事宜
 
綜觀道教的禮斗科儀,是一種極為完整的有機結構,不僅有聖凡之間的轉換,也滿足了人世間一切美好希望的祝願,更體現了中國先民特有的宇宙論與生命觀,實值得所有道教同道加以推廣。
 
 
五、斗科的反思與觀照
 
        透過上面各節的講述,我們可以發現,道教的禮斗科儀,是一項內容極為豐富的宗教活動。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聽到的安太歲、安光明燈、拜斗、點文昌燈……等,這些都是道教禮斗科儀的一環。然而,有少部分的同道為了維護禮斗科儀壇場的清靜,或宮觀堂廟的主事者為了「防止福份外洩」,便封閉科儀的現場,除了讓科儀蒙上一層神秘感之外,也使「非斗首」的一般信徒,無從了解拜斗的意涵。這讓道教正信觀念的傳播,更加困難。
 
        目前台灣學術界,已由學術研究的角度,傳播道教正信的拜斗觀念,如蕭登福教授即撰有《南北斗經今註今譯》。高雄的九陽道善堂郭國賢住持對於推動道教正信觀念,也著力甚深。至於末道與王大美道長率領的霧峰南聖宮、大里太玄道觀,也透過推動道教學術研究與道教科儀實務兩個層面,分進合擊。從今而後,更有賴所有同道為宣揚正信道教的發展而共同努力,有功之日,名書上清。祝各位同道,道炁常存、道德高尚。無量觀、無量壽。
 
*本文初稿於2008年12月21日,在南投縣中寮鄉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講述,特此聲明。
**陳文洲(大洲),現任台中縣霧峰鄉南聖宮主持、台中縣道教會理事、中國嗣漢道教協會第五屆經典科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
(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三家注本),第4冊,頁1375。[2]同前注,頁1291。[3]同前注,頁1292引馬融。
[4]題方諸宮青童君傳:《上清金書玉字上經》,收入〔明〕張宇初等編纂:《正統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上海涵芬樓藏北京白雲觀所藏明刊本,1988年)洞神部方法類夙字號,第18冊,頁746上。
[5]有關此說,詳參蕭登福教授:《周秦兩漢早期道教》(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書中之辨證。
[6]〔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5冊,頁1279-1280。
[7]〔晉〕干寶撰:《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頁21。
[8]《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傷字號,第11冊,頁346上-346中。
[9]同前注,頁347上。[10]同前注。[11]同前注。[12]同前注。
[13]《太上說南斗六司延壽度人妙經》,《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傷字號,第11冊,頁351上。[14]同前注。
[15]〔明〕羅貫中撰:《三國演義》(香港:香港中華書局,1999年),頁302-303。[16]同前注,頁659-660。
[17]《齋醮科儀精粹(二)》(北京:白雲觀,未題出版年份),頁192。
[18]《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女字號,第11冊,頁418中。
[19]《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正統道藏》第11冊,頁347上。
[20]《太上正一穹窿玉斗玄科》(台中縣霧峰鄉:霧峰南聖宮,道曆四七○五年重刊),頁57-63。
[21]《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正統道藏》第11冊,頁420上。
[22]《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正統道藏》第11冊,頁347下-348上。
[23]〔明〕周思得編:《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收入胡道靜等主編:《藏外道書》(成都:巴蜀書社,1994年),第17冊,頁58上。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