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道善堂 -- 敬思錄-李遠國教授
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敬思錄-李遠國教授    首頁 > 起源與宗旨 > 郭公騰芳藏應大道師 > 敬思錄
 
天人應變體真道
          ─悼念郭藏應道師
台灣飛鴻,驚聞高雄道德院開山宗長藏應道師于戊寅年五月六日卯時仙逝。西蜀道友,共悼海峽彼岸之大德駕鶴歸真。嘆其生也為賢為聖,其化也成仙成真,自古無不死之身,獨有道者之精神永恒。
老子之道,以清靜無為為宗。正一全真,唯濟世度人為本。隨緣益物,因世度人,如水之可方可圓,似斗之應變無窮,故師自號應變子,人尊稱其為藏應師、應變師,以表誨人不倦,應世圓滿之境界。
道師生于台灣,祖籍龍溪。考龍溪本為福建古縣,地處閩南,在(禹貢)為楊州之南境,入周秦為七閩之地,晉宋以迭,多以漳州隸之。其境山川青秀,原野坦平。縣左有保福山,為郡龍入脈之地。又有騰龍、起鳳,倆山對峙,翼護縣府,諸多梵宇仙觀,遍布群峰,歷代仙隱,求真市井,七都灶山之丹灶,乃晉代高道葛仙翁煉丹修真之遺址。先賢有詩云:灶冷烟寒雪滿山,葛洪歸去有餘丹。于今此地多芳草,處處花開玉干欄。又郡境有天慶觀,藏宋版(道藏)五百六十四函,誠道門之紫房琳宮,啟太乙真蓮宗之淵源。唐人吳興(圖經序)曰:大同有九虬之瑞,開元出祥雲之符,靈迹應祈,筋山屏盜,遺芳未泯,勝既可尋,蔚江外之名邦,不特閩中之要地。
道師承閩南龍溪之祖脈,心抱正念真道。早年留學東瀛,精研三教聖典,尤以道家為重。學歸台灣,遂輕財好施,以忠孝仁義為立身之資。有體玄之志,勵意清虛,潛心物外,實修密證,周流六虛,出入古始,與老子之為徒,認道教為唯一,靜若龍潛,動與天游,非常人之可識。
道師以精誠之心,感太上開智慧之門,認道教為中華文化之精髓,列祖列宗之正信,千古楷模,百世軌範。嘆當代之人心陷溺,巧偽彌盛,或以富貴矜泰尊榮,或以功名利祿為事業,或以符法咒術以救治,或以燒練色身為修持,是皆正邪不分,捨本遂末,安能成道耽證玄。
因正統道教之衰微,憫芸芸眾生之昏昧,俾興大道之正教,以度末世之黎民。披荊斬棘,修廟蓋院,肇高雄道德院之宏基;講經說法,演老子清靜無為之要旨;耳提面命,示仙宗性命雙修之秘訣;身傳言教,顯道門孝悌必備之精蘊。其所開道教太乙真蓮一宗,本之以見素抱樸,少思寡欲,性命雙修,持之以虛心實腹,守氣養神,體認元神,及乎人道圓滿,仙道登境,功德盛而道德成,靈光顯而性命全,乃可濟生而度世,以無為而保正天真,以無相而役使鬼神。
 
道師住世七十六年,要教四十三載,傳道授業,毫無倦意,為宏揚中華之道教,培養道教之人才,教化群生,不辭勞苦,畢生貢獻。其偉業輝光敷化,遠播海峽兩岸。憶甲戌年間,後學曾參訪道德琳宮,得以親澤道師慈顏,其後繼于(性與命)中,虔心拜讀道師訓言。其開示教誨之恩,終身難忘,道師棄吾輩先行,痛乎!惜乎!然幸道師有傳,法裔有翁太明等承襲,道師一生為之宏揚的中華道教,當歷萬古而不朽,同日月而共輝。
 
 
西蜀後學李遠國   敬書
一九九八年七月五日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