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道善堂 -- 前言
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前言    首頁 > 起源與宗旨 > 郭公騰芳藏應大道師 > 宗教理念與生活
壹、前言
 
        近來關於近代宗教與地方社會的關係,自清帝國晚期至現代的中國與台灣,在官方、神職人員、地方菁英三者的權力結構產生很大的轉變。在道教議題研究上,以西方學者與日本學者在時間上的研究為較早,後來台灣才逐漸有學者如劉枝萬、丁煌、李豐楙、康豹、蕭登福、謝聰輝等作深入研究,西方學者在道教研究,將龐雜的文章整理成《西方道教研究編年史》一書,按照道教研究的各主題,清楚的列出從1950年到1990年的研究文章及其重點,探討中國文化中的道教單元,指出學者對區別道教及民間宗教與否的論戰,對道士的自我界定裡,認為道教因為有其制度、儀式,所以不同於民間宗教。也有學者認為道教某部分起源於民間宗教,並致力於與上層社會的結合。
        台灣在八○年代中期發揚道教文化的成果,可分幾個部分:(一)創辦道教學校,民國七十七年(1988)高雄道德院開山宗長-郭騰芳創立修真道學院,台灣中華道教總會於民國七十八年(1989)成立中華道教學院。(二)成立研究機構,民國七十六年(1987)成功大學歷史系設立道教研究室,由丁煌負責講授道教神學、道教史專題研究等,與台南道教會合作編印《道教學探索》。民國八十一年(1992)春,淡江大學中文系成立道教研究中心,以劉翰平為首,籌辦道教學報和學術會議。(三)創辦道教學術刊物,《道教文化》創辦於民國六十七年(1978)九月,龔群的《東方宗教研究》,創於民國七十六年(1987)九月,主要刊登道教、佛教、民間信仰方面的論文;《道教學探索》創刊於民國七十七年(1988)十二月,由成功大學歷史系道教研究室與台灣中華道教總會、台南道教會合作編印,《中華大道》創刊於民國七十五年(1986)。此外,還有《臺灣文獻》、《臺灣風物》、《民俗曲藝》、《思與言》、《漢學研究通訊》、《漢學研究》、《鵝湖》、《食貨》等。
        有關道教的文獻資料,除了《道教學探索》、《宗教學研究》期刊專門探討道教相關的文章,包括道教經典討論、道教義理溯源、道教與道家關係、道教與儒、佛教關係…..等,但對於道教與地方社會文化銜接的重要角色 ─ 道長卻缺乏深入性的探討與研究。丁煌以台南道的陳、曾兩道長世家作為研究題材,詳細記載兩家系譜與相當人士事略,可稍補充神職人員與地方社會的互動關係與發展。 在宗教家與近代都市社會史方面,康豹〈一個著名上海商人與慈善家的宗教生活:王一亭〉, 透過檢視晚清與民國時期一個知名的上海菁英成員-王一亭的宗教生活,嘗試探索在現代中國、社會與宗教史的框架下的個人信仰、行為,討論著宗教如何建構作為上海菁英分子的生涯,宗教與現代性在都市化的中國所呈現的各種議題。然而,郭騰芳身處在戰後的台灣社會,將如何以個人對道教的熱忱,結合對宏揚道法的同道,慢慢由佈教所、道善堂,最終到建廟的過程,與地方上的各方勢力交流,甚至獲得地方士紳與大家族的金援及捐地,這些過歷與王一亭有其共通性與相似之處,亦是本文探討的動機與主旨。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