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道教徒不能不知道的東方聖境-淨土九問    首頁 > 太乙天尊信仰 > 太乙淨土

 道教徒不能不知道的東方聖境-太乙淨土

  

1.「太乙淨土」有何重要性?
「太乙淨土」就是「道」的本質體現。「太乙」就是「一」,就是陰陽合德的「清靜」體。唯有回歸每個人內在的本源真我,才能契合於道,淨土自然孕育而生。所謂「人間無處不淨土」,亦即「當下淨土」、「心地淨土」。因此,無論對於自我的心靈層次或者社會的綱常秩序,都是一個值得探索人類關懷生命、解救迷思的歸根聖境。
2.太乙真蓮宗淨土派的核心價值?
太乙真蓮宗強調「淨土」的主軸,在於彰顯「與道契合」的當下清淨心,關懷生命、肯定人生,無所強執、安身立命,順應自然之變的核心價值,亦即「道不遠求」,當下即是人間淨土,作為太乙救苦天尊彰顯德性願力的具體顯現。
3.道教的太乙淨土與佛教的西方淨土有何不同?
道教的太乙淨土,就是回歸道體本原,道源動力的心地淨土。
西方淨土的諸佛菩薩或龍天神明,其實也都是這個宇宙本原的分身化現,而代替「道」在各處隨緣顯化。道教是東方之教,且自古即有「道」的思想文化,身在這個傳統的我們,若能多加領悟這些殊勝的理哲、內在的寶藏,那在求道的路上就會有更真實正確的方向。
4.所謂「東方三聖」(太乙救苦天尊、大惠真人、救苦真人),是否缺一不可?
老子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方式,闡釋萬物生成的道理。換句話說,所謂「三」的構成,即是萬事萬物產生動力的基本規律。因此,東方三聖(太乙救苦天尊、大惠真人、救苦真人)的確是缺一不可的。
如何契合於「道」(太乙救苦天尊),就得有「德」才能證成,也就是需要有「智慧」(般若)和「慈悲」的德性,才能進入與「道」契合的境界。而大惠、救苦兩位真人,就分別代表了「智慧」與「慈悲」兩種德行。若是沒有智慧和慈悲,說要契合於道的境界,那就只會是一種空談而已。
總之,東方三聖亦即讓我們可以具體學習的對象。唯有透過內在自我智慧和慈悲的提升,才能真正證入「道」的至真、至善、至美之境。
5.心誠則靈就好,為何需要皈依道教?
道教並不比其他宗教差,只是因為大家不了解。而瞭解道教,必須先從皈依開始,就像開始要入學、上課之前,要先有註冊的程序,才能有機會接觸道教,進而深入體驗道之美好。
如果只是停留在心誠則靈的層次,對於生命本質的對話就容易流於形式,反而失去欣賞不同境地美好的機會。而太乙淨土的理念、東方三聖的顯化,就是為了打開阮心內的門窗,讓智慧與慈悲交運而生,最終引領我們進入永恆清靜的心靈淨土。因此,皈依道教是讓自我追求昇華的大好因緣。

6.我們皈依誰?依止何處?
我們皈依的是三清道祖、道經師三寶,依止的是太乙救苦天尊的精神。學習祂無所不在、無所不應的宏願。三清亦即「道」之本質的先天眞、先天炁、先天神,同時也象徵著人人心中本原的至真、至善和至美。
那我們該如何做到這樣的境界?這就需要真誠的參與皈依,讓太乙救苦天尊的感應,形成提升自我心靈的動能動力,而不是簡單的希望被神明保佑、加持而已。因為,太乙救苦天尊就是道體本質的顯現,是道教全能的至高仁者,祂為我們帶來的無上智慧和美麗淨土,才是值得我們一生追尋、效法和信持之所在。
7.皈依之後,還有哪些需要修習的功課?
道教對一般信眾最重要的三本書。第一本是《太上感應篇》、第二本是《清靜經》、第三本是《道德經》。這三本經書,代表了三個不同修習的層次。先由「戒律」入手,明瞭因果報應,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而道教常講的「我命在我不在天」,就是進而拋棄雜思幻想,而以「靜定」的方式,契入「智慧」,亦即透過內在無上智慧的體悟,徹底明白哪些事該做或者不該做?如何讓自己的生活符合自然?而活出自信、活出生命。所以,能夠好好讀懂這三本經典,而時時在生活中反省,那就夠了。
至於,誦經的儀式,並非是唸給滿天神聖聽的。誦經的主要用意,在於勉勵自我依循聖人德行的精神;同時修煉自己的內在定功,並培養存思、懺悔和謙卑的品德。如果能真得落實這份功課,那自然就是真功德了。
8.太乙淨土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何關連?
生活中的森羅萬象、芸芸眾生,無一不是「道」的分身顯化。契合太乙淨土的心靈聖境,無非就是生活品質與「道」相印的提升,也就是徹底地從根本的自性出發,對現實周遭產生正面能量。
只要越契合於道,那生活的步調、氛圍或者際遇,自然而然就會逢凶化吉,冥冥中宛如神助。這也就是「道之淨土」、「心地淨土」的巧妙之處,看似無所關聯,但又無所不在、無所不應、無所不靈。
9.太乙淨土法門有簡易便捷的修煉方法嗎?
這個方法就是時時刻刻,從心裡把持住祂(太乙救苦天尊)的德行。常念聖號 太乙救苦天尊,經常契合祂。不論在任何狀態下,以「心持太乙救苦天尊,看轉<<太乙救苦護身妙經>>」作為日常修練的主要箴言,讓聖號的意念、存想、逐漸默化成自我內在心境的省察。
有空的話,更要靜下來,以靜坐的方式,反思一天的行為,透過心靈的沉澱,來學習道的清靜智慧。所謂「道可道,非常道」,道不是用嘴巴說的,而是靠自己在日常生活裡不斷向內在自我做深刻對話的。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