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道善堂 -- 道德經 第十三章 蠡測
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道德經 第十三章 蠡測    首頁 > 起源與宗旨 > 郭公騰芳藏應大道師 > 講述紀要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託天下。
       
        《道德經》第十三章
 
       
 
        當我們成功的時候,別人總是投以羨慕的眼光,稱讚我們,誇獎我們,甚至對我們非常地敬重,這就是老子所謂的「寵」;但是當我們失敗的時候,別人卻恥笑我們,看不起我們,這就是所謂的「辱」。綜觀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總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有時候成功,有時候失敗,成功與失敗總是交替而來的,所以一個人受「寵」或受「辱」都不是長久不變的,這就是「寵」與「辱」的本質。
 
        老子深刻地瞭解「寵」、「辱」並非恒常不變的本質,因此他告誡我們要「寵辱若驚」。為什麼要「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呢?受到別人的侮辱恥笑固然要驚惶謹慎,努力改過,但是受到別人的讚賞不是一件令人感到高興的事情嗎,為什麼也要謹守戒懼呢?因為一個人受「寵」並不是恒常不變的,總有一天「寵」也會消失,所以我們不要為了一時的成功而得意忘形,因為失敗也許接著就會到來。因此老子告誡我們,不僅失敗要驚,成功也要驚,在面對「寵」與「辱」的時候都要驚惶恐懼、謹慎自守,這就是「寵辱若驚」。
 
        什麼是「貴大患若身」呢?這裏所謂的「貴」,不是指「尊貴」的貴,而是有「第一」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的意義是說人生的第一大患乃是我們的身體。老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假如我們仔細地觀察人類的身體就可以發覺,它的構造其實是相當精細微妙的,人類運用這些精妙的構造創造了其它生物所不及的文明,所以被稱之為「萬物之靈」。正因為身體是精細萬能的,所以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依賴我們的身體,就算是修道也不例外。但是身體的構造愈精細,產生的問題就愈多,隨之而來的擔憂煩惱也就更多了,所以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就是這個意思。
 
        身體既然是個大患,那麼是不是就表示不要這個身體了呢?話也不是這麼說,想想看如果我們沒有了這個身體又如何能夠修道呢?因此身體還是很重要的。既然如此,那麼老子為什麼說「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呢?所謂的「無身」,不是說不要這個身體,而是「無心」的意思:有這個身體好像沒有身體一樣,不以這個身體的痛苦為念,將身體所帶來的煩惱痛苦由心境上提升,進而超越痛苦,達到無苦無樂、無生無死的境界,這是「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的精義所在。佛家說「萬法唯心」,世間的痛苦煩惱皆由心生,只要能夠在心性上努力修煉,虛心地觀照萬物,自然可以超越煩惱,如此一來,則吾有何患?
 
        現在有很多人利用打坐的方式來修道,打坐當然很好,這是修養身心的初步功夫,它可以幫助我們調心調息,使精神集中而不渙散。然而道並不等於打坐,光是打坐並不能成道,打坐的目的只是為了練精神,幫助我們容易修道而已,所以不能光靠打坐來得道。其實行、住、坐、臥之中皆有道,道就在日常生活裏,因此無論是總統還是一般老百姓,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之中都必須遵守道的規律而行,這才是修道的真義所在。
 
        「貴以身天下者,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託天下」這兩句話的意思其實是差不多的,都是在勸誡我們要有大公無私的精神。若從道的觀點來看,則天地就是我,我就是天地;眾生就是我,我就是眾生;我的身就是天下眾生,天下眾生也就是我的身。因此,當我們掛念自己身體的時候,同時也要掛念與我們一體的天下眾生,就這是大公無私的精神。以天下眾生為念,而不以一己之私利為繫,此乃「無身」的極致表現。唯其「無身」,才可以將一切的富貴貧賤拋諸腦後,盡心盡力為天下眾生謀福利,所以這樣的人就可以「寄天下」、「託天下」了。
 
                                                                                                 摘錄於    性與命雜誌    第五期    <1997.01>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