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道善堂 -- 道德經 第十四章 蠡測
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道德經 第十四章 蠡測    首頁 > 起源與宗旨 > 郭公騰芳藏應大道師 > 講述紀要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德經》第十四章
 
 
 
        所謂「夷」者,含有「無識」的意思,中國古代所稱之「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夷」字,具有無識、未開化之意,《道德經》裏說「視之不見名曰夷」就是形容這種無識的狀態;無聲無影稱之為「希」,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希望」一詞,就有「望著看不見,聽不到事物」的含意;而「微」者無形無體,不是用手可以拿取得到,因此經上說「搏之不得名曰微」。「夷」、「希」、「微」三者雖然令人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無法由肉體感受到它們的存在,但並不表示它們是不存在的,就好比我們用手去抓取空氣,雖然感覺不到空氣的存在,但是透過科學家的實驗證明,在空氣中還含有許多的灰塵與細菌,並不是空無一物的,這就是「道」的奧妙。老子在《道德經》裏也一再地提到「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道常無名」〈第三十二章〉,就是怕我們走錯了路,誤解了道的真義。
 
        因為「夷」、「希」、「微」是無形無聲無體的,所以我們無法清楚地去劃分界限,截然地將三者獨立分開,「詰」就是清楚劃分的意思。其實「夷」、「希」、「微」是混而為一的,三者並不能各自獨立,它們之間的關係就好像精、氣、神三者一樣:「精」之中有氣、神,「氣」之中有精、神,「神」之中有精、氣;也好像質子、中子、電子結合而成原子,三者若互相分離則不成其物。
 
        「繩繩」是繩子互相糾結纏繞的樣子,引申有綿綿不絕的意思。道是「夷」、是「希」、是「微」,它無形無聲無體,綿綿不絕地存在於宇宙之間,因為看不見也摸不著,所以我們無法給它一個確定的名稱,這就是道的奧妙之處;稱它為「有」,而道又看不見,摸不著;說它是「無」,而宇宙萬物皆由道所生;因此我們姑且就稱它為「無狀之狀」、「無象之象」吧!這種無狀之狀、無象之象,不可得而定的情況就叫做「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道是無生無死、亙古長存的,因此我們無法了解它是何時開始、何時結束的。然而宇宙萬物皆由道所生,一切事物無不是遵循著道的規律而行,因此我們只要明瞭道的基本道理,順著道的規律而行,就可以面對世間的種種事物變化而無所滯礙,這就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道理,而道的基本道理就叫做「道紀」。「道紀」是亙古長存、綿延不斷的,以基督教為例,上帝的道理就是「道紀」,耶穌雖然創立了基督教,可是他所教導的還是從前就存在的上帝的道理,並不是耶穌自己新創出來的。反觀道教亦然,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講述的道理也都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道理,並不是老子自己所發明的;但是老子之所以成為「道祖」,受到後人的尊崇,其原因在於老子將亙古長存的「道」加以整理發揚,所以說無道紀不成道教,而無道祖也不成道教,可見得道祖是非常有智慧的。
 
 
                                                                                                           摘錄於    性與命雜誌    第七期    <1997.12>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