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道善堂 -- 道德經 第四十四章 蠡測
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道德經 第四十四章 蠡測    首頁 > 起源與宗旨 > 郭公騰芳藏應大道師 > 講述紀要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往往是一般人畢生最大的追求,而常人也深深以為只要擁有這些東西,便能獲致最大的幸福。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當我們獲得美好的名聲、坐擁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時,是否便意謂著從此成為一個沒有煩惱憂愁、永遠快樂的人?或者,在汲汲營營的同時,只是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幾多愁苦、為自己的生命劃下無盡的傷痕而不自知?
 
        老子云:「名與身孰親?」,首先揭示了名聲、名份和我們的身軀、甚至是生命的關聯,要世人反省:「顯名、美譽的追求和獲得」之於「生命的完整和保全」,究竟何者為要?誠然,擁有好的名聲,為我們自身,甚或家人、朋友,增添了許多榮耀,也往往為我們換取了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多的金錢,這使得我們深深認為就是「幸福」;而擁有龐大的財產、顯揚的名聲,和崇高的社會地位,也是一般人對「成功」的定義,於是,世人為了追求成功和幸福,終其一生追逐,以得之為樂、失之為苦,而老子卻以為我們該停下腳步,仔細思索它們帶給人心的困惑與束縛。許多人總是慨歎:為什麼我得不到好的名聲?為什麼我賺不了那麼多錢?為什麼我沒有比他人更高的社會地位?而一旦「以得之為貴、失之為憂」的競逐分別心燃起後,便用盡一切心力、甚至不擇手段去追求,殊不知這對身心是極大的戕害、是最嚴厲的折磨:老子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對於那些我們極為吝惜珍愛的東西,我們總是不顧一切去累積、保存、維持,傾注全力日日思想如何不使其消亡,然而這些不知「常」的舉動,非但無助性靈的提昇,反而加速人心的貪鄙與墮落!而如果說財富、榮華利祿能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那麼我們要問:財富名利的損失和生命的斲傷,兩相權衡之下,何患為大呢?所以,老子告誡我們:得之不必沾沾自喜、失之更無須戚戚而憂,怎知「擁有」才不是真正令人值得擔憂的東西?
 
        外在的虛榮和繁華,看似很美,實則無法久長,而人的執著與貪戀,卻往往為自己心靈的飛鳥,戴上層層鐐銬,使其無力起飛。可悲的是,我們察覺不出事實的真相和自己的愚昧,終至落入無盡的慾望深淵、難以自拔。知「常」者,在得失之間,並不存有太多的執著和算計,所以他的精神安泰而愉快,心地一片光明;不知「常」者,總是心心念念如何把握、如何佔有,更害怕失去,此時,他的心既已被囿限住了,又如何能求得精神上的超脫與自由?而知「常」者不思佔有,也就無所謂失去了。
 
        幸福,是人人一生之所願,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呢?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唯有知足,我們不會為自身招致困頓災禍、不會因為朝思暮想那些有限而虛假的榮華和困窒人心的奢侈享樂,擾亂平靜的心湖、蒙蔽清明的靈性,也唯有如此,方可獲致人生最大的幸福。而貪慕榮利的結果,往往引發許多的紛爭和混亂,這些在老子看來,都只是愚昧和無知了,唯能衝破愚昧和無知的人,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萬貫千金、美譽令名固然令人動心,只是,窮盡一生心血、汲汲營營,換來的卻是更無盡的貪婪,和人世的紛雜與紊亂,豈不悲哀?身處在這紛雜多變、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在靈性的提昇和世間繁華的追逐之間,究竟該如何取捨、又如何找到平衡?恐怕就需要我們的智慧了。
 
                       
 
                                                                                                       摘錄於    性與命雜誌    第十三期    <2003.3>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