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道善堂 -- 科儀與道樂 - 葉長庚 道長
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科儀與道樂 - 葉長庚 道長    首頁 > 綜合論述 > 道教儀式探討

葉長庚道長
 
 
壹、科儀與道樂之關聯:
 
宗教科儀儀式是一種聖事,乃一種與幽明溝通虔奉的神聖行為,在演法中表現於「歌、舞、樂」一體的狀態,經懺科儀道法之中,典雅的經文都是採用詩歌、駢文及文言體,在誦唱時需要有音樂的引導、伴奏。而高功在進行步罡踏斗、勒水淨穢,行訣存想等等演法行道時,音樂需完全配合科儀動作,諸般動作皆在合樂的情況下完成,道教音樂可說是聖事中不可缺乏的構成體。
 
貳、道樂與科儀之特色:
 
道教科儀演法行道中,道樂之配合,然道樂因集「雅樂與俗樂」風貌於一體,既可整合又可分離,乃道教音樂結構的特殊性,最終要具象化地呈現在各種形式要素上。歌、舞、樂一體的行法形式:每種科儀行法,由若干道士擔任不同職位,在唱、念、誦、奏、舞的交替中進行,因此科儀音樂演出,運用「歌、舞、樂」三位一體形式。
 
1.歌:指科儀中之唱腔,乃科儀音樂之主要部份。
 
2.舞:即「舞容」,藉程式化的形體動作,以表達意悃,構成特定境界,是科儀必用行法之形式。如捻香,拜叩、跪、旋壇,舞劍、步罡踏斗等。
 
3.樂:指樂器演奏。科儀演法,始終有樂器以配合唱念舞蹈,以連接行法演法之程式,喧染氣氛。樂通常以鼓、嗩吶、管、笛、笙、鈸、鑼…..等組合。
 
道樂在科儀演法行道中,禮贊諸天,宣達心意,正是一種神聖靈氣的訊號。道教音樂繼承了「巫以歌舞降神」的傳統,音樂有幫助溝通神靈的作用;「要修科儀戒律鈔」云:「齋堂之前,經台之上,皆懸金鐘玉磬,非唯警戒人眾,亦乃感動群靈。」以樂治身、守行、順意、致思、卻災、和合陰陽。故道樂在演法行道之中,其陰陽動靜功能可以三點來表達:
 
1.樂人:可通神明,怡情得以長生久存。
 
2.樂政:可移風易俗,達宗教教化功能之輔助。
 
3.樂天地:可「感物類、和陰陽、定四時五行」。
 
故得樂天地法者,天地為其和,群神為之喜,樂為儀式,可團結道徒及感天、通神、修身之神秘功能。
 
參、科儀道樂的基本功能:
 
1.通神娛神:通神,實即是鞏固宗教信仰功能,乃主要功能,雲笈七懺聖保德真君傳云:「倘未時禱祠,不及備此三壇,亦當精潔詞章,鮮異花果,扣鼓集神,懇禱而告」。要修科儀戒律「太真科」云:「齋堂之前,經台之上,皆懸金鐘玉磬…非唯警戒人眾,亦乃感動群靈」。故召神集神、娛神、感動群靈之功能,乃是音樂用於科儀之基礎和動因。
 
2.娛人宣導:科儀音樂,撫慰了人們生活中積鬱憂愁焦灼的心靈,維護社會的和諧安定。
 
3.製造氣氛:無論何種科儀在行道演法中,均需構成和凡也不同的特殊氣氛,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道場乃通仙達聖的場所,而這些氣氛的造成,除壇上之佈置外,則多仰賴道樂之力。如開壇之初,必鳴鐘鼓,以顯示威儀而靖眾。仰啟尊神,贊頌神仙,則諸器齊鳴,歌聲悠揚清雅,以激發信徒敬神之精虔。驅妖押煞,必鼓樂大響,構成激烈昂揚的氣氛,以示威武。哀悼拔亡,則悲切傷情,悲涼哀幽的氣氛。林林總總,均可證明無樂不足以構成宮觀仙境之氣氛也。
 
4.怡性養生:法事中結合養生之法,如叩齒、嚥液、納氣、存思….等,誦詠歌韻時,運用導引氣法,氣沉丹田,細長吐氣等,所謂治身、守形,表明是養生之一環。所謂一琴一榻,怡然自得,飄逸的鐘鼓聲,況靜閒雅的誦經樂韻,自然也有裨於煉養其清靜無為的修道心性。
 
5.遣慾通仙:遣慾者順意、致思、檢束心思也。道教齋儀為立德之本,其依據就是齋儀音樂可通過遣慾而致仁善。凡人皆有七情六慾,妨礙修道之途,因此欲要修道立德,必須遣除慾念。而遣慾之重要方法,就是念經音樂,所謂度人經云:「誦經十遍,上達諸天….誦詠之者,上感諸天….至功行圓滿,昇為金闕之臣」。說明道教將誦經音樂樂視為遣慾通仙之徑路
 
肆、道教常用樂器之簡介:
  
1.鼓:樂器;亦為法器,是道教科儀演法中主要法器,亦稱「法鼓」,建醮奏鳴法鼓,可以「震起法眾、袪除邪氣」「通報鬼神」「普為眾生」。
 
2.鐘:又稱帝鐘,意指上帝之金鐘,振響之則,萬神齊至,所謂「振響帝,召集十方」。(太清玉冊)云:據黃帝會神靈於崑崙之峰,天帝授以帝鐘。
 
3.磬:謂其音鏗鏘琳瑯,可以震擊塵寰。齋醮法事中常與金鐘同震,以「上徹雲霄,下振泉壤」,在道教宮觀「齋堂之前,經台之上,皆懸金鐘玉磬,鐘磬依時鳴,行道上講合,弘道濟物,盛德交歸」。
 
4.木魚:用於誦經敲打之用。形圓如魚,故號「木魚」,無上秘要云:「木魚清磬,振醒塵寰」。
 
5.雲鑼:亦名「雲璈」,在元代時其形制為(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以銅為小鑼,十三同一架,下有長柄。左手持,右手以小槌擊之」。道教認為其「象天樂」。援神契云:「其常高於常樂,手執者象天樂,可游行而奏也」。
 
6.鐃鈸:道場之法器亦為樂器,道教將其與黃帝聯繫起來,賦予其神秘之法力。太清玉冊云:「蚩尤驅虎豹與黃帝戰,黃帝作鐃鈸以破之,虎豹畏鐃鈸之聲,故也,況亦驚逐魔怪」。靈寶經云:「太乙救苦天尊,跨九頭獅子,其吼聲如鐃鈸之聲,響徹地獄,故以鐃鈸效獅之吼聲,以驚破地獄也」。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