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道教教義 首頁 > 道教文化 > 道教理義及基礎知識 > 道教教義

        有關道教基本宗教信仰內容的成文規定稱為教義,論述道教教義的理論體系稱作教理。宗教是人類歷史上一種古老而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也是一種人生的終極關懷,它包括基本的宗教觀念、信教者的宗教體驗、程式化的宗教祭儀活動、宗教組織及制度等基本內容。從宗教觀念方面說,又有宗教的創世說、靈魂觀、生死觀、神靈觀、神性觀、倫理觀念、宗教理想、勸善說等內容;從宗教體驗方面講,包括宗教情感、基本的宗教體驗及獲得這些體驗的方式;從宗教活動方面看,包括祈禱、祭祀及基本宗教禮儀;從宗教組織及制度上說,又包括教階、教職、教規及各種戒律等。
        道教的教義、教理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既具有世界上其它宗教的一般特徵,又包含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特點。由於歷史的原因,道教在形成過程中雜取廣收中國儒、道、釋等百家學說、民俗傳說中的宗教信仰成份和倫理觀念,並沒來得及進行統一的整理和消化,又沒有一個統一的教主進行系統的創教活動,因之其中難免包括一些雜亂無章、粗糙淺陋的內容。例如它將佛教的劫運說、地獄輪回說、多層天界說、民間五花八門的鬼神系統、儒家的倫理觀念、佛教清規戒律、民間巫鬼道祭祀和巫術、禁忌等,全部納入自己的教義中。這些粗淺的宗教內容是在歷史上的佛道競爭中由流俗道士抄襲佛說濫造道經中引進的,然而由於它們承傳既久,融入道教傳統的教義、教理之中,沒有大智高道發動重大宗教革新則難以進行清理。
        儘管如此。道教的教義、教理仍然不乏順應時代精神的思想精華。例如道教製造出超越民族和國家界限的最高神——元始天尊:它對等同於自然本性的泛神論的“道”的信仰,也足以和大乘佛教的“佛性”相媲美。道教中行善助人、忍讓不爭、蔑視權貴、超脫世俗的價值觀念和熱愛和平、珍惜生命、回歸自然、清淨無為的思想至今仍有補正時弊和教化人心的社會意義。道教內丹學作為人生的一種行為模式,在現代社會中具有使人們發現自我、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意義。道教尊重人的自然本性,開發人體潛能,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反對人類社會異化,提倡慈、儉、忍、樸、愛、誠、信、義、真、清、虛、靜等美德,追求一種自由逍遙的人生藝術境界。這些都是道教逐步革新為現代世界宗教的基礎。
        道教教義、教理最初出現在早期道書《太平經》中,漢末早期道教的道首就是根據《太平經》中周窮救貧、治病去災、剷除不平求太平的教理創教的。《太平經》的教義、教理雖較原始,但較為系統,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因之在開啟太平道、天師道的宗教革新中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道教在教理上一開始就用道家黃老學說(包括陰陽五行學說和天人感應論)作支柱,它本身也是黃老之學的宗教化和方術化。魏晉時期,道教教義增添了儒家倫理的內容,忠臣、孝子、烈女、節婦等成了道士勸善的標本。同時,由於神仙道教的流行,修道成仙、長生久視的追求也和積德勸善、消災卻禍的追求一樣形成了道教不同層次的教義。南北朝以後,教會式宮觀道教形成,道教經書對道教神靈、戒律、齋醮程式、道規等有了許多成文的規定,這標誌著道教教義走向成熟。著名高道寇謙之、陸修靜、陶弘景、司馬承幀、杜光庭等人對道教教理闡述頗深。然而,由於道教沒有公認的宗教領袖統掌教權,而是在封建王朝政權的統治下由道官干預教務;更由於道教沒有像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那樣的神聖教典,而是由《道德經》等哲學著作充當宗教聖書,因之那些高道的教理著述並沒有在道教中被公認為權威的教義,而一些流俗道士反卻勇於托自神授造作道書,在道教中流傳,使許多雜亂的神靈體系、開天闢地說、因果報應、天堂地獄等宗教傳說湧進道教的教義、教理之中。宋、遼、金元時期,全真道、正一道、真大道、淨明道、太一道等道派相繼由—些著名高道開創,它們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教理和教義。這些教義和教理具有時代精神,能打動人心,因而都曾經興盛一時。自明清以來,道教的教義、教理陳陳相因,正一道和全真道的道首多無大建樹,道教日見式微。特別是近世以來,再無有大智高道發動道教革新或開創出全國規模的道派,道教中一些帶有封建宗法社會色彩的教義日見陳舊,缺少時代精神,給道教演變為現代的世界宗教增加了障礙。
        在道教史上,每逢道教革新和創立新道派的時期,道教的教義和教理都有相應的發展,而這種教義、教理的發展大多是走三教融合之路。例如全真道的教義是以道家為宗,兼采儒、釋;淨明道與真大道等是采儒入道;近代香港、臺灣及海外華人居住地區創立的新道派甚至有採擷基督教或伊斯蘭教的教義融入道教的。看來,以道家為宗融匯其他異質宗教成份的精華,大概是道教演變為現代世界宗教的必由之路。道教的基本教義和教理大致包括元始天尊、玉皇上帝、太上老君等神靈信仰,道的學說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觀、氣論,道教的倫理觀念及勸善說,內丹修煉的行為模式及體驗,道教法規、戒律、科儀的理論等多項內容。積德勸善、養生卻禍、長生久視、修道成仙等一直是道教教義的核心,道教的目標是追求自然無為、超脫逍遙、同道一體化、與宇宙樸素的自然本性契合的理想境界。
                                                                                                                                摘自 《中華道教大辭典》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